渗透测试?_ai渗透测试

hacker|
249

网络安全,如何化被动为主动?

根据Gartner近年的调查,有97%的入侵行为发生在已经部署适当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公司,99%的攻击行为是使用已知并存在多年的攻击方式或者漏洞,95%穿透防火墙的入侵行为是因为误配置造成。

尽管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安全现实状况却并不乐观。在日常网络安全运维中,更多是处于被动响应的模式和状态,安全团队陷入到每天海量的安全日志告警里面,而当安全事件真正发生的时候,危害已经造成。

如何化被动为主动

网络安全如何化被动为主动?想要跳出被动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局面,安全团队需要主动诊断和预判关键风险点,并提前处理。

安全团队需要准确回答以下几个基本的问题:

· 被保护的业务资产,存在哪些可以被攻击者利用的漏洞?

· 现有的网络安全防御系统是否有效?是否存在防护上的漏洞?

· 现有防御能力能否应对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威胁?

· 被保护的业务资产面临最紧迫的风险是什么?

要有效解答上述难题,最直接主动的方法便是通过使用与攻击者相同模拟攻击模式进行测试和验证,化被动为主动,领先黑客一步掌握自身业务资产所存在的可被攻击利用漏洞、防护盲点,从而进行针对性地修复。

完成这点,需要安全团队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对于很多需要兼顾开发与安全的技术团队来说,这无疑让原本就紧促的工作进程更难以推进,这种情况下,一款智能自动化的风险验证工具便是“众望所归”。

Vackbot智能自动化风险验证平台

墨云科技的“VackBot智能自动化风险验证平台”,是国内首个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黑客入侵的平台,在授权情况下以安全的方式自动、连续、大规模的执行验证入侵和模拟攻击,帮助用户挖掘可被利用的漏洞,快速验证当前安全防护系统有效性。

VackBot能为用户提供如下安全验证服务:

1.自动化渗透测试服务: 自动对测试目标进行资产识别、攻击面挖掘、漏洞验证、模拟攻击利用和风险取证、迭代攻击,挖掘可被利用漏洞;

2.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验证服务: 基于MITRE ATTCK框架,模拟各类APT攻击,对网络进行入侵和攻击模拟,以评估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在按预期工作,是否能够有效抵御各种新的攻击方法,精准定位安全防护漏洞;

3.常态化、持续的安全风险验证: 对目标系统进行长期的、可由多类触发事件自动唤醒的持续的漏洞检查,及时发现暴露的安全风险,缩短风险暴露窗口;

4.深度检测: 利用AI自主学习,通过自动化迭代攻击,提供更全面的安全风险验证,减少死角;

5.聚焦关键脆弱点: 为用户提供漏洞修复的优先指引,提升漏洞修复效用。

VackBot智能自动化风险验证服务,可准确挖掘业务资产上的可利用漏洞,实现从“黑客”视角分析评估企业的安全态势,量化评估风险,识别和发现安全防护薄弱点,检测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的防护有效性,领先攻击者一步做好风险管理,在网络攻防对抗中化被动为主动,赢得先手。

了解更多关键信息,请关注墨云安全,关注更智能的网络攻防。

AI都渗透到了哪些行业?AI的出现改变了什么?

伴随着社会的大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必将给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变化。而人工智能作为当今世界最新产业变革的一项重要变化,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新焦点,世界各大经济体和领先企业争相争抢先发优势。

此外,我们还应该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的逐渐兴起很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失业,但历史上只要存在改革,就必须作出牺牲,人工智能淘汰的只是相对落后的行业,并能够显著改变我们当今社会的劳动力组成,并且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人工活动而降低加工成本。不久以前,出现了许多“高智商”人工智能机器人,他们之所以被称为“高智商”,是因为他们都能很容易地识别出人类的语言,并反馈给自己的系统,从而实现了人与机器的沟通。这一应用能很好地提高服务部门的水平,如果老人独自一人,那么机器人能帮他做家务,还能陪他聊天,而这并不能大大减少空巢老人的出现。

随着人工智能的日益广泛应用,我们必须认识到人工智能以及它无疑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动力。而且,对我们来说,经济创新必须与教育和心理变化相结合。人类不仅需要创造新思想、新产品,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自我改造、自我革新。当然,人工智能的出现也可以帮助人类劳动者不断地学习新技能,改变他们的专业领域。

因此,人工智能的出现极大程度的改善了我们人类社会的现状,以及我们能够极大程度的通过人工智能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生存挑战的ai道具是什么

从用户体验来看:H5挑战中共6道趣味AI测试题,娱乐化的将AI知识变得趣味不晦涩。测试完成后,三种等级体现用户AI智能生活适应指数等级,分别是:倔强青铜、硬核黄金、不朽星钻,最后生成的网感十足的个人标语加上搞怪有趣的插画海报,激励用户通过朋友圈分享向朋友发起挑战,触发裂变。达到了用户自发传播,品牌有效曝光的良好效果

在“智能+”时代浪潮推动下,相信AI不再只是停留在科幻片里,普通人的生活也一点一滴将被AI渗透改变。猎豹移动结合时下人工智能热潮,率先推出普及AI知识的趣味测试,打造#硬核AI生存挑战#H5,这年头不会点AI知识还能混下去吗?向朋友圈宣战

目前,国内的软件测试行业是怎样的发展趋势

软件测行业发展新趋势:

一、人工智能AI+测试

      利用AI(深度学习等)系统来辅助测试工作绝对是最近几年最为热门的一个测试趋势,其中包括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和测试代码的自动生成、大规模测试结果分析、自动化探索性测试、缺陷定位等,美国已经有多个公司推出了商用的AI测试工具。

      虽然已经有很多公司开始研究AI辅助测试,也有很多工具问世,但是它们都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准确性不够高。由于现在AI学习算法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其学习并生产的测试用例和验证条件的准确率都不是很高。

      AI辅助测试分为三步:

      1、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自动生产测试用例的输入,人工验证输出。

      2、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自动生产测试用例的输入,并通过规则模型自动验收输出。

      3、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自动生产测试用例的输入和输出,并自动验证输出。

      现在业界基本上能实现第一步了,有部分公司已经可以实现第二步了,而对于第三步,只有少量大公司实现了,并且准确度还不是很高,所以AI辅助测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新型业务和架构系统的测试

      随着AI系统、区块链、微服务以及大数据等系统的出现与繁荣,对其进行专项测试也将是一个测试领域的趋势。这其中会涉及到一些新的挑战,比如测试AI系统可能会用到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方法与理论体系;测试区块链的时候如何模拟真实环境来进行测试;微服务在规模变大的情况下,是不是需要使用到与以前不一样的测试策略与一些特殊的测试技术;大数据系统如何在测试环境下,模拟真实的大规模数据,并进行业务测试等。

      三、测试基础设施

      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增大,测试环境的搭建变得越来越复杂,其成本也越来越高。而且在很多实际的项目中都对测试环境有一些特定的需求,比如每轮测试之前,回滚上一轮测试影响到的所有数据;或者可以快速将集群中的多个节点上的被测系统回滚到之前的某个版本等。随着这些需求的增多以及成本压力的增加,建设现代化的高效的测试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型系统的必然趋势。比如可以利用Docker,Ansible等来搭建高效的测试基础设施等,然后它还有另外一个新的名字:TestOps。

      四、产品环境下的测试

去年阿里云和腾讯云都发生不同类型的线上故障,其中阿里云对于其在2018年6月27日线上故障的说明中写到:“这一功能在测试环境验证中并未发生问题,上线到自动化运维系统后,触发了一个未知代码bug”。由此可见对于大规模、高复杂度的服务器系统来讲,仅仅是在测试环境进行测试已经无法满足质量需求了,如何在产品环境下进行测试必将会在现在以及未来云时代中占据重要位置。

      五、基于故障注入的测试(混沌工程)

      随着云平台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普通的测试用例已经很难满足高可用的需求了,所以基于故障注入的测试(FIT-Failure Injection Testing)也越来越重要。其中Netflix甚至在其产品环境中大规模的使用FIT,而不仅仅是在测试环境中。Netflix在其官方博客中发表了多篇关于故障注入测试的文章。在未来云的系统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时代,对于一个追求质量的系统,基于故障的注入的测试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六、安全开发流程与自动化安全测试

      现在一谈到安全,一般都是聊渗透测试或者是安全防护,比如WFA等,很少有人谈到安全开发和开发流程中的安全测试。其实安全开发才是最有效的安全防护办法,比如早在本世纪初微软就提出了自己的安全开发流程SDL(Security Development Lifecycle),但是由于微软的SDL十分笨重,成本也十分高,导致在其当前需要敏捷和快速开发软件的互联网时代很难推广。

      其中BSI就是结合了敏捷方法论和实践的一种安全开发流程,并需要在开发流程中嵌入各种不同类型的安全测试,比如基于业务功能的安全测试,基于威胁建模结构的白盒安全测试,以及基于各种黑盒自动化的安全扫描和测试等,对于需要持续交付的敏捷团队特别适合。

      七、可测性分析与设计

现在很少有公司会对系统进行可测试分析和设计,只有一些大型公司的部分大型系统会使用它。其实可测试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就像契约测试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被提出了,但是由于其对于中小型项目的投资回报比不高,很少有公司会用到。直到规模化微服务的出现和盛行,契约测试这个老古董也逐渐成了一个新的热点。但是随着软件规模的增加,特别是当云平台等大型系统成为一种趋势时,通过提高其可测试性来使其各种测试更加有效也将成为一种趋势。

      八、敏捷测试

      敏捷测试也许在国外很多公司(比如Atlassian,Netflix,Google等)已经是常态

了,但是在国内,在未来很长时间内还是一种奢望。其中测试前移、测试驱动开发(业务功能级别的ATDD),以及预防缺陷优于发现缺陷等理念和实践,使得敏捷测试能有效的减少缺陷代码和返工,从而有效节约开发成本,提高交付速度和软件质量,所以敏捷测试中的各种实践也一定会在国内成为一种趋势。

科创之星冉冉升起

近日,中关村软件园区迎来重磅好消息,悬镜安全(北京安普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源码资本领投、GGV纪源资本跟投,红杉中国继续加持。

悬镜安全是“土生土长”的海淀科创企业。悬镜安全的创始人张涛毕业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信息安全系,与北大信息安全实验室的一些师兄弟及校内信息安全爱好者一起创建了北京大学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团队“XMIRROR”和云主机安全品牌悬镜。莘莘学子在海淀的高等院校中汲取养分获取知识,持续专注于技术创新应用,播下了为中国守护软件供应链安全的种子。

如今这颗种子在中关村软件园的沃土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初创小白到崭露头角,逐渐成长为有情怀有能力有品质的创业新锐。悬镜安全作为大安全时代的云主机安全领导品牌,在“匠心精神”的不断坚持下,将持续为海淀硬 科技 品牌建设添砖加瓦。

助企业搭建防御体系

“悬镜 科技 的产品已经在全国多地进行了实践和运用,得到了多个行业重要客户的高度认可,覆盖多元应用场景,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联、中上海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等能源电力巨头,中国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联通研究院等通信机构,长安 汽车 、中国 汽车 研究院、南方航空等智能制造企业,以及北京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悬镜安全相关负责人介绍。

安全治理从开发源头做起

根据相关调查,接近92%的已知安全漏洞都发生在软件应用程序中,且应用中每1000行代码至少出现一个业务逻辑缺陷。此外,78%至90%的现代应用融入了开源组件,平均每个应用包含147个开源组件,且67%的应用采用了带有已知漏洞的开源组件。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用户对业务应用漏洞的发现除了内部自测以外,多半源自外部第三方安全研究人员或安全厂商。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越前段发现安全漏洞并进行修复,其成本越低。”悬镜安全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此,悬镜安全上线了灵脉IAST灰盒安全测试平台,通过新一代全场景实时数据流情景分析技术,在软件上线前测试环节中进行深度业务安全测试,动态监测开源风险,精准覆盖95%以上中高危漏洞,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和应用风险。”

为数字业务“打疫苗”

“网络安全的本质在对抗,对抗的本质在攻防两端能力较量。攻防对抗在网络安全建设过程中是检验现有安全体系防御应对未知威胁成效能力最为直接的方式。”悬镜安全相关负责人表示,悬镜安全上线了灵脉BAS智慧威胁模拟平台,实现自动化威胁模拟和安全验证。通过“AI+威胁模拟”的智能攻防演练机器人系统,在安全专家渗透测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实战经验数据加持下,智慧威胁模拟平台可以将这些数据结构化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深度学习”和推理验证,以模拟实际专业测试的方式进行从信息收集、扫描探测、漏洞发现、漏洞利用、后渗透到持续验证的整个完整入侵模拟和安全度量过程,全方位检验用户现有安全防御措施的有效性。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